岩井俊二,多少人心中青春的代名词。

他的《情书》第一次让鱼叔知道,枯燥乏味的校园时代,原来可以如此浪漫。

「岩井俊二式」的美学风格也在之后二十年影响了无数港台的青春电影。

但他只有被模仿,不曾被超越。

而最近,他拍了首部华语电影——

《你好,之华》

很多人说,《你好,之华》是岩井俊二给中国观众的一封《情书》。

因为确实太像了。

连海报都是有意为之的致敬。

《情书》的开场是藤井树的葬礼;

《你好,之华》则是姐姐之南的葬礼。

渡边博子因无法抑制对逝者的思念,着笔写信;

周迅饰演的妹妹之华也是通过写信,铺展开三十年前的感怀。

鱼叔简单来撸下剧情——

姐姐之南去世前,留下一张同学会的邀请函。

妹妹之华便代替姐姐出席了这场同学会,谁知被大家误会成了姐姐。

与此同时,遇见了姐姐的初中同学,也是她年少时的暗恋对象,秦昊饰演的尹川。

但尹川一直以来喜欢的都是姐姐之南。

或许是为了弥补曾经的遗憾,之华选择掩盖真相,以姐姐之南的身份和尹川交换联系方式,开始了通信交流。

《你好,之华》的英文名是《Last Letter》。

时隔23年,岩井俊二再次把「信」作为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核心道具。

但现在都8102年了,谁还会矫情地写信呢?

岩井俊二做了个聪明的设计。

同学会结束后,尹川给之华发了条表白信息,说自己三十年来一直都深爱着她。

显然,这话实际上是对之南说的。

很不巧,这条微信正好被之华的丈夫看到,他气得当场就把手机砸了。

于是顺理成章的,之华开始给尹川写信,落款是之南的名字。

「信」作为主要线索,贯穿了影片的四条线。

第一条线:

之华以之南的名义给尹川写信,回忆年少的往事。


第二条线:

尹川回信,却意外被之南的女儿签收;

出于好奇,女儿也以母亲之南的名义回信。

第三条线(回忆篇):

少年尹川当年并不知之华对自己的情愫,还托她转交自己给之南写的情书。

这一条线影片着了大量笔墨,同时也是鱼叔最喜欢的一条线。

第四条线:

之华通过给婆婆送信,发现了她和英语老师的「夕阳红」。

细细整理出来就会发现,《你好,之华》的格局已经远远大过《情书》了。

这些人物之间都紧密勾连、镜像映照,在看似简单的故事里编织出复杂的互文网络。

周迅虽然提名了「金马奖最佳女主」,实际上她角色更像是绿叶,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。

故事的主轴一直是围绕着已经去世的姐姐之南。

和《情书》里的男藤井树一样,姐姐之南在开场就已缺席,却仍至始至终贯穿全片,每个人都因她而牵扯出故事。

《你好,之华》的剧本总体来说还是很讨巧的。

不然也不可能提名今年金马奖的最佳原创剧本。

尤其考虑到这是岩井俊二第一次来中国拍片,相比很多「水土不服」的四不像作品,影片的完成度已经算相当不错。

而且保持了一贯的「岩井俊二式风格」,克制的情绪,明媚中透着忧伤。

能够在本土化改编上做到不违和,这很大程度上应该要归功于陈可辛的帮助。

很多转战内地拍片的导演都陷入了一个误区,以为拼命增加「中国元素」就能更接地气。

实际却应了那句老话:说得越多,错得越多。

而岩井俊二和陈可辛则是做减法。

《你好,之华》的取景地是大连。由于历史原因,大连保留了相当多的日式建筑,城市环境与日本较为接近。

影片中少有大全景和远景,而是通过选择性地遮挡,来拍出极其干净的画面。

如果大家仔细注意就会发现,背景墙里似乎连路人都不多见。

于是乎,大众印象里「粗犷」的东北愣是被岩井俊二拍出了小清新风格。

而剧情需要涉及到的八十年代,因为缺少时代痕迹和细节,更像是一个架空的世界。

虽然故事背景被放置在中国,但很难说这是一个中国故事;

换一个地方,故事依然成立。

电影结束后鱼叔特别留意了演职员表,发现摄影和服装两大块主要都是由日方负责。

镜头调度和人物造型,之所以不违和,是因为这本就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日本电影的模样。

而整部电影最大的败笔,就是胡歌。

倒不是胡歌的演技出了什么问题,而是这个角色的出现,毁了整部电影的逻辑。

胡歌饰演的张超是之南生前的丈夫,一个品性恶劣的「家暴男」,直接导致了之南的自杀悲剧。

根据剧情,之南在初中和尹川互生好感,后来一起进入了同一所大学,成为了一对令人艳羡的情侣。

出人意料的是,她在大学抛弃尹川,跟了学校食堂打杂切大白菜的张超。

张超能从文学高材生尹川手里抢走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校花之南,婚后育有两个孩子,按理说,他肯定有什么过人之处,或闪光点。

然而就胡歌出现的唯一一场戏,可以看出,张超仅仅就是个人渣。

没有学历,没有才华,没有教养,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,更没有钱。

而且爱酗酒,爱发脾气,爱打女人。

可能除了颜值,真的是一无是处。

于情于理,也无法解释如此优秀的之南,为何会被他吸引,甚至愿意为他忍受多年的家暴。

如果非要强行解释的话,只能说,是因为胡歌长得帅了。

而之南是个颜控,为了一个长得帅的男人,而抛弃了深爱他的初恋男友。

就是这样一个女人,回过头发现自己爱错了,后悔了,对初恋念念不忘,抛弃两个孩子,抑郁自杀。

所以,你还会被这样的故事感动吗?

其实,仅仅交代之南有一个家暴的丈夫,其实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;

但具体地把这个人放到镜头前,就出现漏洞了。

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胡歌的出现,毁了整部电影的原因。

《你好,之华》是一部非常感性的电影,不能讲逻辑,一讲逻辑,全线崩溃。

再来说说之华不用手机,改用信件沟通的原因,就是尹川发的那条表白微信。

从整部电影来看,尹川至始至终爱的都是之南,就算其他同学会把之华认成之南,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认错。

而他后来也有说过,自己从第一次见面就已经认出了之华,只是不忍心拆穿。

既然如此,他出于何种目的,会发一条表白的微信给之华呢?

而且,他知道之华已经有了孩子,结了婚,在那种情况下还发这样一条暧昧的微信,给自己前女友的妹妹,这不渣吗?

如果是不知道之南已经去世,想让之华传达给之南,那又怎会不加姓名,单用一个「你」?

这不是故意招人误会吗。

唯一的解释就是,导演为了强行戏剧性,而忽略了合理性。

所以,我要收回前面说的“岩井俊二做了个聪明的设计”这句话。

不过,抛除部分角色缺乏铺垫不够丰满,剧情存在不少bug之外,《你好,之华》还是有打动人的地方。

「错过」是影片的主题。

之南于尹川,尹川于之华,之南于之华,都意味着失去、痛楚和遗憾。

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一种沉郁和忧伤的气氛中,片头的葬礼已经奠定了基调;

但最后之南留下的一封遗书,却扭转了本该归于悲剧意味的结局。

信上的内容是之南在初中毕业典礼上的致辞,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。

致辞的大致意思是:

在这个即将毕业的日子,大家将各奔东西。未来有无数种可能性,有的人能实现梦想,有的人不能,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们,都将散发不同的光亮。

鱼叔起初不能理解,如果之南想要传达这种鸡汤思想,又为何要选择自杀?

一个对世界失望透顶的人,何以会有说出如此积极向上的话。

后来鱼叔换了个角度思考,或许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,之南在乎的是这段话本身。

因为这段话是尹川与她共同完成的。

把自己和尹川最美好的记忆写进遗书,不就是「遗憾」的最好表达么。

她后悔自己错过了尹川,错过了整整一生,因无法释怀而选择了自杀。

而她把这段话转述给子女,正是希望她们不要重蹈覆辙,不要再有错过与遗憾。

哪怕有,也应当云淡风轻,从容应对。

在过往的作品中,岩井俊二总是把青春描写得很残酷;

但人到中年,他似乎也开始与世界和解了。

青春路上有不可避免的磕绊和错过,可即便如此,也要阳光、积极地走下去。

让遗憾成为未来回忆青春时,嘴角一抹淡然的笑。

就像海报上写着的:

愿你成为最好的样子。

人生有好有坏,但都值得好好活着。

有用 (86)

评论加载中...